- 主要成分:黄芪
- 提取来源:黄芪
- 检测方法:UV,HPLC,TLC
- 含量:1-40
- 品牌:其他
- 外观:粉末
- 应用剂型:片剂胶囊剂
- 临床应用:医药保健化妆品领域
- 包装:25kg/桶
- 保存期:24
- 新奇创意项目:不报名
黄芪提取物
黄芪,又名绵芪。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厘米。主根肥厚,木质,常分枝,灰白色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,有细棱,被白色柔毛。产于内蒙古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等地。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。但表实邪盛,气滞湿阻,食积停滞,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,以及阴虚阳亢者,均须禁服。产东北、华北及西北。生于林缘、灌丛或疏林下,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,全国各地多有栽培,为常用中药材之一。原苏联有分布。[1]
由于长期大量采挖,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,若不加强保护和人工繁殖,有趋于绝灭的危险。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,国家三级保护植物。并发现黄芪与琼珍灵芝搭配煮水喝可治疗糖尿病,身体虚弱等病症。
中药疗效
1、表虚自汗,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。如表气不固,外感风寒而汗出,用黄芪配白术、防风治之,久服必效。方如玉屏风散;也可配浮小麦、麻黄根等。[3]
2、阴虚盗汗,可与生地、麦冬等滋阴药同用。[3]
3、急性肾炎水肿,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,并常与防已、茯苓、白术等合而用,方如防己黄芪汤。[3]
4、慢性肾炎水肿、脾肾虚者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同用。[4]
5、阳气虚弱,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,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。痈疽久不穿头,常与、皂角刺、当归、川芎同用。
6、疮疡久溃不愈,用于疮疡溃破后,久不收口,有生肌收口之作用,且常配银花、皂刺、地丁等。脓液清稀,常与党参、肉桂等同用。
7、脾气虚证,虚弱倦怠,泄泻,中气下陷,脏器脱垂,食少纳呆诸症。常与人参或党参,白术,茯苓,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。与升麻、柴胡、人参等配伍治疗脏器脱垂,如补中益气汤。原理:脾主湿,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于肺,所以湿困中焦,湿性趋下,所以下焦受湿而便溏。脾虚则难以助胃健运,所以食少纳呆,难思饮食。本药入手足太阴,所以肺气盛则可以通调水道,散精至肌表。脾气盛则可以运化阴精上输于肺。
8、肺气虚证。咳喘日久,气短神疲,痰雍于肺无力咯出。常配伍紫菀、款冬等,温肺定喘,健肺气之品。脾生痰,肺储痰,所以健太阴以祛痰,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。[3][5]
9、多汗而浮肿。《金匮要略》中配伍最简单的黄芪方为防己黄芪汤,药味共6味,主治,可见黄芪也可以治疗出汗与浮肿。简单地说,黄芪主治汗出而肿。所谓汗出,以自汗为多见,即在未服用发汗药,也未剧烈运动,气温室温均属正常的情况下,出汗量较多,并可伴有气短乏力、恶风、头晕、容易感冒等症状,这个症状群,中医概括为“气虚自汗”。出汗的程度比较严重,常常衣被尽湿,有的可以见到汗渍发黄,出汗以上半身为显著。临床上有的患者不以汗为主诉,但通过问诊,可以了解到患者平时汗出比较多,稍有体力活动,就容易出汗,或者皮肤比较湿润。[6]
10、用于气虚衰弱,倦怠乏力,或中气下陷、脱肛、子宫脱垂。补气健脾,常与党参、白术等配伍;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,常与党参、升麻、柴胡、炙甘草等合用。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。表虚自汗,常与麻黄根、浮小麦、牡蛎等配伍;如表虚易感风寒者,可与防风、白术同用。用于气血不足、疮疡内陷、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。如用于疮疡内陷、或久溃不敛,可与党参、肉桂、当归等配伍;用于脓成不溃,可与当归、金银花、白芷、、皂角刺等同用。用于水肿、脚气、面目浮肿。配白术、茯苓等。[3]
宁波立华植物提取技术有限公司
周卫松
13777266547
澥浦镇凤鸣路89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