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已安装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系统75处。(张燕刘可斌摄)
“一辆浙b8打头的车违法29次,上海某灯具公司的车违法14次,这些都是通过电子执法设备记录的。”昨天,市治超办工作人员一边调取车辆超限超载记录,一边感慨电子执法设备的高效,“以前治理超限超载用的是人海战术,常常要‘守株待兔’,现在电子治超,效率大幅提高了。”
笔者从市公路局获悉,我市大力发展电子治超,非现场执法已成为公路部门打击违法超限行为的主要手段。截至10月底,今年全市非现场执法累计查处违法超限车辆8921辆,占违法超限案件的72.09%。利用电子检测系统,每车检查时间从现场检查10分钟左右缩短为几秒钟,实现了全路网覆盖和全天候监控,大大提高了治超效率,破解了治超难题。
“管理美”是我市美丽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,公路之美离不开科学管理和良好的运行秩序。宁波公路货运量占总运输量的八成以上,治超难度大。为此,我市各级政府成立综合治超办公室,通过现场专项行动及“互联网+”的非现场电子检测系统,构筑了覆盖全市的治超“天网”,走在了全国前列。2013年开始,我市在北仑区试点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,次年实现了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系统与公安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。在此基础上,2015年在全市全面实施非现场执法,当年完成非现场执法案件4195件,占违法超限案件数的30%,占全省非现场执法案件数的85%。今年,全市继续加大治超电子检测系统的建设力度,累计建设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系统75处,尤其是余姚市基本实现了公路治超检测系统网格化管理。
通过制度和法律,完善公路治超政策保障体系。我市出台《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系统建设五年规划》。根据这一规划,至2020年,全市计划总投资2.4亿元,布设234处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点。去年11月1日起,《宁波市公路超限运输管理办法》正式实施。这是全省第一部关于公路超限运输管理的政府规章,也是国内第一部对治超非现场执法作出专门规定的地方政府规章,从更高层面推动非现场执法的实施,实现执法模式的转型。在电子设备上,我市出台了《关于规范公路治超电子检测系统运行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从组织领导方式、高速动态称重检测设备选型、数据传输处理、非现场处罚案件执法程序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,做好全市科技治超、非现场执法推广的顶层设计,为规范运作、依法行政提供了机制保障。
宁波日报记者张燕
通讯员陈华伟褚惠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