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蛙农生态养殖发展有限公司
鱼种饲养 鱼苗长到3-4厘米后,食性开始转换,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动空间,如仍留在原池中养下去,密度过高,将影响鱼体生长。因此,一般需要经过鱼种饲养阶段,将分塘过筛后的寸片继续饲养到当年冬天,养成十厘米左右或更大的鱼种,然后再放入各类混养塘或单养成食用鱼。但也有地方直接用小池将乌仔培育成10厘米左右的鱼种。
鱼种放养
鱼种来源:黑鱼种多数来源于天然,故选择黑鱼种时要求选择用抄网、簖、九龙袋等渔具捕获的鱼种,用钩钓捕获的多数受伤不宜选用。
放养时间:黑鱼养殖一般于冬季开始采购鱼种陆续放养,放养工作好在四月底前结束,如种源不集中的亦可陆续放养。
放养密度:黑鱼每平方米放养规格5~150克/尾的黑鱼种8~16尾,要求同一箱内的黑鱼种规格均匀,以免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自相残杀。
饲料投喂
饵料选择:黑鱼是肉食性鱼类,目前均以投喂淡水鲜活野杂鱼作饵料,也可采用冰鲜海水小杂鱼,饲料要求新鲜、适口。
投喂数量:黑鱼养殖一般从4月初开始投饵,每天投喂1~2次,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总重量的2~5%,全年饵料系数掌握在4左右。
适时调整:黑鱼在旺食旺长季节饵料要充足,保证其吃饱以促进快速生长,并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及天气变化作适当调整。
混养的乌鳢为搭配品种。利用乌鳢爱吃鱼的一面,消灭池中的野杂鱼,化害为利。因此乌鳢的规格应小于池中养殖的经济鱼类,不能等于或大于其他养殖经济鱼类的1/3,否则会被乌鳢吃掉。就是乌鳢同种的出现大小悬殊,也出现大吃小的现象。乌鳢不耐高温,喜欢躲在草丛中捕捉过往的鱼儿,因此立夏后要在池中种置水葫芦等浮水植物,所占面积应为十分之一左右,不宜过多。 乌鳢在夏花阶段,活动能力不强,在养殖池中不能留有水草,因为水草往往将鱼苗困留,影响吃食,妨碍生长,出现体弱或个体太小,反而被同伴吃掉,或相互撕杀而患水霉等病。
鱼饵应选鲜活料,腐烂变质的不能喂,有时会被乌鳢丢弃,有时会造成鱼得病。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小型鱼饵,可常施肥,保持透明度为25厘米,培育良好的浮游生物,促进野杂鱼尽快长大,促进它们多次繁殖。
乌鳢个体越大,所需鱼饵越多,产值回报越低。因此,当乌鳢长到上市标准时,尽快起捕出售。捕大留小,捕大补小。混养投放量为:每667平方米水面根据野杂鱼生产量,酌情投放15尾左右。盛产野杂鱼的池塘可多放乌鳢。
乌鳢的病害以水霉病和白皮病多见。得病原因是互相残杀受伤,造成细菌感染所致。如不受伤,它很难得病。互相残杀的原因是饵料不足,鱼为食亡或伤。
饵料充足长得快,饵料不足打起来;
不死则病二合一,白皮水霉常青睐。
主养鱼池当配角,吞食杂鱼功劳多;
消灭耗饵氧杂鱼,减少鱼病好效果。
19971112097